教师节前夕 去看望陪着“小蜗牛”成长的三亚园-情感生活资讯网媒体

/ / 2015-10-25
_精彩海南 新闻早知道...

  “我们动手画一个梨子!”没有反应。把一盘梨子端到孩子们面前:“这些就是梨子。”还是没反应。“跟着老师,我们模仿它的形状画出来……”孩子们仍无动于衷。

教师节前夕 去看望陪着“小蜗牛”成长的三亚园

  9月9日,三亚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在上课。记者沙晓峰摄

  在三亚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室里,老师们正在为残障学生做康复训练。像这样的训练,她们每天要重复几十次。同样是老师,她们很难“桃李满天下”;同样是老师,她们上课更考验耐心……她们的学生因身体或智力上的缺陷,被称为“折翼的天使”,而她们便是这群“折翼天使”的守护者——特教老师。

教师节前夕 去看望陪着“小蜗牛”成长的三亚园

  9月9日,三亚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在上课。记者沙晓峰摄

  无声的世界,需要一盏心灯。这群有爱的老师努力点亮每盏灯,在传递爱的同时,也收获着爱。9月9日,教师节前夕,一起去看看这些陪着“小蜗牛”成长的园丁们。

教师节前夕 去看望陪着“小蜗牛”成长的三亚园

  9月9日,三亚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在玩耍。记者沙晓峰摄

  “老师,这个鸡蛋是热的,您吃!”

  “同学们,不要吵,老师感冒头疼。”

  “老师,这个鸡蛋是热的,您吃!”

  ……

  这些暖心的细节被邹梦缘一次次提起,她和孩子们从开始的陌生,到后来的驾轻就熟,如果不仔细观察,大家会以为这些贴心的举动就是一个普通孩子对老师的关爱。

教师节前夕 去看望陪着“小蜗牛”成长的三亚园

  9月9日,三亚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邹梦缘在课堂上和学生互动。记者沙晓峰摄

  其实,他是一名自闭症患者。

  2018年,7岁的小杰(化名)牵着家长的手进入三亚市特殊教育学校,开启了自己“打怪升级”的独特生涯。在这里,他见到了刚刚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毕业的邹梦缘老师,这是他成长路上的知心大姐姐。

点击查看更多视频

  “小杰刚进来的时候,是一个典型的自闭症孩子,不爱说话,情绪也很不稳定。一开始叫他名字,他完全没有反应,经过一年多的训练,他会对自己的名字回应了,对我们老师很信任,跟同学闹别扭,我过去安抚他,他就会告诉我不开心的原因。”看着小杰的成长,邹梦缘感触良多。

教师节前夕 去看望陪着“小蜗牛”成长的三亚园

  9月9日,三亚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邹梦缘在上课。记者沙晓峰摄

  在给予孩子爱和希望的同时,孩子们也常常给她惊喜。邹梦缘讲述,“跟孩子们熟络后,每天吃早餐的时候,孩子们把鸡蛋偷偷放在课桌里,等我上课要送给我吃,我希望孩子们多吃鸡蛋补充营养,故意说‘老师不爱吃凉的鸡蛋’。等到第二天发鸡蛋的时候,小杰用手摸了摸每一个鸡蛋,然后把最热的那个鸡蛋拿到我面前,‘老师,这个鸡蛋是热的,你吃!’”说着说着,邹梦缘眼里闪着泪花,有感动、也有欣慰。

  4年的时间里,这位川妹子倾注了太多的心血:“我希望孩子们走进学校,能够找到回家的感觉,走出学校,能够尝试着接受社会。”邹梦缘说,这是一群善良、单纯的孩子们,他们的世界应该变得“不特殊”,当老师们不在身边,他们也能够自食其力,能够像正常人一样生活,这就是所有特教工作者的心愿。

  “爱,就是一段‘永不放弃’的守望!”

  符针菊是三亚市特殊教育学校的第一批教师,1991年出生的她已经从教8年。

教师节前夕 去看望陪着“小蜗牛”成长的三亚园

  9月9日,聋部语文老师符针菊在上课。记者沙晓峰摄

      
      1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