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仙谷中药炮制技艺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图)-情感生活资讯网媒体
图为寿仙谷药业董事长李明焱在实验室 张环清 摄
图为寿仙谷药业有机国药基地之刘秀垄基地
2014年12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公布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国发〔2014〕59号),正式公布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寿仙谷药业申报的“武义寿仙谷中药炮制技艺”成功入选,成为金华市首家拥有“国遗”项目的中药企业,实现了金华市传统中药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零的突破。
武义寿仙谷中药炮制技艺的历史,最早可上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唐代道教宗师叶法善(616年-720年),他的许多秘方在武义当地秘传,对炮制技艺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
寿仙谷中药炮制技艺含仿野生盆栽法、枫斗加工法、首乌蒸制法、盐水杜仲炮制法、三叶青研磨法、铁皮石斛浸膏炼制法等上百种中药炮制技法,形成了中药材采集、栽培、炮制、组方、煎制等生产流程。技艺、工序众多,对原料、器具以及选、洗、浸、泡、漂、切、烘、煅、煨、炒、蒸、煮、藏等方面的工艺把握及其使用的工具都有独特要求,且特征明显。
百年来,武义寿仙谷中药炮制技艺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在武义世代相传,在得到活态保护的同时,又有不断改进完善。第四代传承人、寿仙谷药业现任掌门人李明焱将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尽心尽力传承弘扬寿仙谷中药炮制技艺,生动反映了清末以来武义当地的中药材种植、加工、炮制等技艺的发展进程。其传承与创新成果,对“非遗”的活态保护和传统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今,寿仙谷灵芝孢子粉、铁皮枫斗等清补产品因其良好的市场口碑、安全高效成为了国内非常受欢迎的养生产品。相反,掌门人李明焱本人为人十分低调,对科学技术的探索更甚于对经营业绩的追求。
是金子总会发光,低调的李明焱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专家、全国科技标兵、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星火带头人等殊荣。
作为科学家和企业家,掌门人李明焱又是如何务实地带领寿仙谷获得各项殊荣的呢?
作为寿仙谷第四代传人 他把传统中药炮制技艺与现代科技紧密融合
能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首先一个条件是代表人物要传承有序。武义寿仙谷中药炮制技艺(武义寿仙谷中药文化)以传承人之间言传身教的方式世代相传,在得到保护的同时又有不断发展。
清光绪年间,李志尚将采药行医和中药炮制技艺留传给其子李金祖。1909年,李金祖创寿仙谷药号,他是当地有名的中草药郎中,他发明并掌握了独特的数十种中药炮制和炼制技艺,形成了寿仙谷中药炮制技艺。20世纪40年代初,李海鸿子承父业,尔后,又将技艺传给其子李明焱。2003年,李明焱接管药号并更名为寿仙谷药业,他专业、务实,一步一个脚印,从日本留学归来后,长期专注于中医中药的研究,除了传承传统的寿仙谷中药炮制技艺外,其独创的技术包括名贵中药材育种、中药材仿野生盆栽法、铁皮石斛浸膏炼制法、灵芝孢子粉破壁去壁等几十种中药炮制技法,其中灵芝孢子粉破壁获得了全国科技创新成果奖,大大地提高了产品功效。
地理优越 产业链全 形成一个有机国药养生园
寿仙谷设于武义县,在浙江的中部。武义已有1760多年历史,人杰地灵,风光秀美,森林覆盖率高达72%,生态环境十分优越,为中国温泉之城和有机生态之乡,自古就是中药材天然宝库,非常适合寿仙谷有机国药仿野生栽培及产业化发展。
武义寿仙谷中药炮制技艺(武义寿仙谷中药文化)项目保护单位——寿仙谷药业总部、寿仙谷中医国药馆、产品精加工厂区和4800多亩铁皮石斛、原木赤灵芝、西红花等仿野生栽培有机国药基地,以及首家浙江省中医药文化养生示范基地——寿仙谷有机国药养生园,都坐落在武义,形成了一个弘扬、传承、保护寿仙谷中药文化,不断发展寿仙谷传统中药炮制技艺的产业链和传承基地。
寿仙谷的优势在于将“有机”与“中药”进行集成创新结合,在有机农业的发展上,寿仙谷药业突破了常规的“企业+农户”的生产模式,实现了“从中医中药基地科学研究→优良品种选育→仿野生有机栽培→传统养生秘方研究与开发→现代中药炮制与有效成分提取工艺研究→中药临床应用”一整套完善的中药产业链。